红色建筑遗产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为满足革命斗争与生产发展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建筑领域的红色化探索。红色建筑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色彩,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家国情怀,它们是真实再现党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的历史实物。回顾红色建筑遗产不仅可以看清我们从何而来,更是我们开创未来,汲取精神力量的必由之路。2021年3月,32450新蒲京开展“学习党史,追随红色足迹”主题实践行,通过参观调研红色建筑遗产,情景教学,深入学习党史,挖掘红色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2021年3月12日,32450新蒲京“追随红色足迹”延安小分队来到陕西省延安市进行调研走访。先后来到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神泉堡革命纪念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等遗址(纪念馆),参观了中央书记处礼堂、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大礼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和佳县的旧居等红色遗迹,并对红色建筑遗迹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进行整理分类。在调研前期对场地资料和行进路线进行了充分地整合和梳理。

学生学习参观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是有着中西特色的建筑,在建筑中能找到中式的青瓦屋顶,歇山式的屋面,木质的格子窗等一系列中国传统元素;除此之外还能见到,西式的檐口做法,富有比例美感的方形石柱,厚重的门洞等具有西方古典美感的做法。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木材的丰富程度比起石材要欠缺得多,建筑主体使用当地随处可得的石材按照西方做法进行建造,而屋面则避免了复杂的穹隆结构,使用传统木构进行建造,既节约了建材,又保证了建造速度,这样的组合不可谓不合适。这种开创性的做法,真实反应了根据地人民,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旧址中的领导人故居,均采用传统民居的建造手段,多为砖砌靠山窑或砖砌独立窑。整体造型简单朴实,除门窗构件外再无其他装饰,与集会用的大礼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内部空间简单,多为两窑并联,内部仅有基本的家具。这种节俭的作风,反应了当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建筑照片

杨家岭革命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内景

杨家岭革命旧址 中央大讲堂

杨家岭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办公厅

毛泽东旧居内部陈列

杨家岭革命旧址 周恩来旧居

枣园革命雕塑

油画·《万民欢庆胜利》周福先 摄于延安文艺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场内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建筑旧址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佳县的旧居小院

实际感悟

刘恒羊: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枣园与杨家岭两处遗址,在今天通过现在手段修缮过的园路中,我们仍然走得腿脚酸软,这样的体验让我们跨越时空体验到了当年党中央在延安时的艰难,简陋的窑洞,崎岖的地形,复杂的形势,这些困难通过遗址和建筑真切地传达到每个人心中。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了解了当年党中央奋斗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艰苦奋斗延安精神。

郑星:此次延安之行参观了很多红色建筑遗迹,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啊!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向革命前辈看齐,成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建设国家的时代新人。

追寻红色足迹实践路线图(3月13日-3月15日)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学习党史,追随红色足迹实践行旨在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