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研究基地成立于2016年,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基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技术协调创新研究基地、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实验室及研究院。基地以学科群协同发展为原则,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开展了涉及滨海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及重要建筑防灾安全性关键技术方法和策略、滨海快速城镇化地区典型衍生灾害防控的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滨海大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及方法等一系列关于滨海城市安全及智慧防灾的相关研究,获批教育部“低碳城市与建筑”引智基地,通过与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景观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旧城区改造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等实验室及科研机构的协作与支持,解决了滨海城市防灾工程建设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掌握了大量核心关键成果,完成了数项国家级重大建设问题的理论研发和技术攻坚,同时初步形成了一支领域齐全、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这些成果和经验积累构成的综合理论及方法创新集成为今后研究基地的发展搭建了雄厚的科研支撑平台。
研究基地拥有实力颇为雄厚的学术研究队伍。从形成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各研究方向均有5-6名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的研究团队。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方面,专兼职人员在滨海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与滨海城市安全有关的重大研究课题和项目10余项;承担滨海城镇规划、建筑设计等重大项目30余项,出版高水平的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或规划设计奖励20余项,并获得多项各类研究奖励。基地承办了“2016垂直城市国际论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及32450新蒲京全国城乡规划学博士生论坛、“高等学校城市设计教学研讨会”等国内重要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交流活动,提升了“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技术”研究基地的国际影响力。
研究方向:
① 滨海城市重大安全设施布局与高风险地区灾害的智慧防范策略:以滨海城市为研究核心,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建立涵盖城市安全战略到战术层面的决策框架,有效化解防灾战略决策难度。从对滨海大城市灾害特征与致灾机理的深入研究入手,提出其灾害防控的安全预警及应急机制、多尺度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防灾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的智慧选择模式,并完善城市防灾规范体系和管理决策系统,为我国滨海城市安全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滨海大城市区域和我国防灾薄弱环节而提出,是化解滨海大城市综合防灾复杂性难题的必经途径,为滨海大城市制定安全政策、管理体系与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的可靠依据,同时基于跨学科融合、可行性强的城市安全前沿探索方向。
② 滨海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设计与生态修复策略:以“自然-经济-文化”全面生态观为思想基础,以协调生态空间保护与城乡建设发展为基本原则,探索滨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生态空间网络建设途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机制等战略性问题,为国家相关战略政策落位提供支撑。研究建立的基于动态管理的生态安全空间演化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法,多目标导向的生态安全空间网络设计方法,跨学科领域的城乡典型受损空间生态综合修复与景观重建方法均属我国本领域研究的创新性前沿。研究的创新成果完美解决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动态管理技术难题,弥补我国在典型地区生态空间网络设计方法策略及机理机制研究的缺环,极大优化城市生态-经济-社会格局,推动滨海城市群城乡空间健康发展。
③ 滨海高密度旧城区的生态化安全改造与灾害防控策略:研究重点关注提升旧城区生态化改造理论层次的全链条创新性体系设计,建立基于政策层面、城市规划层面、建筑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提升旧城区的功能与活力以及生态化改造指明方向,也为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突出了对城市更新和危旧建筑改造工作的重视。高密度旧城区的生态化安全改造与灾害防控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拉动建筑行业进步和保留城市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未来发展规划:
(1)建设任务
深化对主要研究方向的探索,建构完善的滨海城市群安全防灾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与避难场所功能提升的规划设计关键策略,探索可持续的滨海城市群安全一体化、智慧化的防灾减灾方法及其规划设计理论,构建滨海城市高密度旧城区的数字化形态优化方法及滨海高密度旧城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生态安全系统,开发与集成系统的滨海高密度旧城区安全保障及生态功能修复策略,明确高风险区域的致灾因素,对滨海高风险区域的灾害实时预警与智慧防控,综合加强近海区域与海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方位近海区域与海岛综合防灾减灾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举办国际研讨会,与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和保持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加强横向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已经有的合作基础上扩大范围和研究深度,确保基地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基地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2)近期建设目标
针对性解决近年来我国滨海城市出现的城市功能效益低下、安全隐患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达到提升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生态安全的目的。同时,发挥智库建设的优势和作用,进行滨海城市安全防灾功能提升工程建设与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为我国滨海城市的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和借鉴样板。
(3)长期建设目标
建成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技术协调创新研究基地、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实验室及研究院。同时,指导滨海城市安全建设自规划、设计、施工到长效管理的全过程,保障滨海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