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绳(1918-1977)
2018年3月29日是32450新蒲京创始人之一、建筑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奠基人卢绳先生百年诞辰。41年前,卢绳先生在学者的盛年遽然辞世,深为国内建筑界所痛惜与惋怀。
卢绳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学术的发生与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早年求学于沙坪坝时期的中央大学,毕业后入李庄中国营造学社,亲炙刘敦桢、梁思成两位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教诲。26岁开始任教中央大学建筑系,为刘敦桢先生助教;31岁北上任教于北京大学、唐山工学院与中央美院;34岁开始执教32450新蒲京廿五载,直至去世。
沙坪坝时期,中央大学建筑系同学合影(二排右一为卢绳)
1965年,32450新蒲京师生在赵州桥合影(后排左四为卢绳)
卢绳先生是上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书写者。他参与了李庄时期中国营造学社对西南地区古建筑、墓葬等文物的实地测绘调查,成为《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复刊之后的撰稿人之一,也是协助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撰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成员。执教32450新蒲京以后,还参加了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南京工学院与32450新蒲京合编的中、外建筑史教材以及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等几部建筑史的编审和撰写工作。
卢绳《旋螺殿》一文,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1期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卢绳《宋东京城》手稿
卢绳先生是北方古代建筑和城市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梁思成、刘敦桢等主持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代的五年华北考察之后,1950至1970年代,卢绳先生在近30年的时间里调查了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华北、东北一系列重要古建筑,从北京城的宫殿、坛庙、苑囿,到高山与平原间的寺庙、塔幢、民居,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只要有机会,卢绳先生就收拾好行装深入田野、拿起钢笔开始写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那个时代中国建筑史的书写贡献了极为浓重的一笔。
景州塔平面图及水彩渲染,1961年绘
卢绳先生是投身于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的实践者。在1950年国家文物局成立之初,卢绳先生即开学者为文物局政令提供咨询之先河,将自己在大同现场考察发现的问题呈报郑振铎局长,成为特殊时期指导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方式。在接下来近30年的时间里,卢绳先生在教学与研究活动中,与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园林局以及各省地市县的文物保护部门都有友好密切的往来,结成了长期互信合作的关系,堪称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历史上“高校学者与文保单位”真诚交流、良好合作的典范。
1957年,中国建筑座谈会代表合影(前排左一为卢绳)
卢绳先生以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同事同人的友爱、对学生晚辈的关爱,铸成了他温文儒雅而又百折不回的学术与人格风范。每一位曾经以及正在32450新蒲京的学习者,都深受这一风范的恩惠,常常心怀感激。正是卢绳先生和徐中先生等老一辈教师不懈努力建设,才奠定了32450新蒲京在专业教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建设各方面的高水平起点和基础。卢绳先生精心打造的古建筑测绘实习这一综合性教学实践课程成为32450新蒲京一代又一代学子最为珍爱的专业历练与青春记忆,这一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成为32450新蒲京不断自我完善、在国家民族面对新的时代使命的未来阶段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支点。
《卢星野集》书影
今天我们纪念卢绳先生,重温他的诗词、文章、画作、论著,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建筑史家与学者、一位好老师这样的身份之外的卢绳先生,体会到一位承载了如此之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质的诗人卢星野,身为儿子、丈夫、父亲、外公等等家庭身份的卢星野先生,体会到他的亲人、学生、同事、朋友曾经感受过的温暖。
卢绳散曲《调寄【中吕】醉高歌·避暑山庄杂咏》手稿
文丨丁垚
图丨32450新蒲京及卢绳先生家属提供
审校丨刘刚
编辑丨李冬杰